豪擲50億做LP,“戒股”的云南白藥“轉舵”一級市場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昔日“股神”云南白藥又有大動作。11月29日晚間,公司公告擬出資50億元投資設立云南省中醫藥大健康創新基金。而今年1月,云南白藥剛官宣從股市“金盆洗手”。此番斥資50億做LP,或是云南白藥為當前疲弱的業績尋找新的增長點。
云南白藥這次不“炒股”了,轉做LP。
11月29日晚間,云南白藥公告,公司擬出資50億元與中銀國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銀國際投資”)共同投資設立云南省中醫藥大健康創新基金(暫定名),該基金目標認繳出資總額為70億元。
自從在資本市場栽了跟頭后,云南白藥便放棄了二級市場的投資,轉而發力一級市場。此次斥資50億做LP,在云南白藥看來,是為了促進公司的醫藥大健康業務發展,為經營尋找新的增長點。
云南白藥豪擲50億做LP
越來越多的大藥企通過做LP來布局醫藥產業鏈企業。
據云南白藥11月29日晚間公告,公司擬與中銀國際投資共同投資設立云南省中醫藥大健康創新基金,該基金的目標認繳總出資額為70億元,其中,云南白藥作為有限合伙人認繳出資50億元,占認繳出資總額的71.43%;中銀國際投資作為普通合伙人認繳出資20億元,占認繳出資總額的28.57%。
該基金將以“直投+子基金”的模式重點圍繞中醫藥產業布局,重點關注云南省中醫藥產業鏈企業,并拓展覆蓋全國范圍內中醫藥大健康與生物醫藥領域的各類企業。
據悉,中銀國際投資為中銀國際證券的私募基金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為9.06億元,凈資產為9.01億元;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20.25萬元,凈利潤580.84萬元。而此次投資計劃中,中銀國際投資需認繳出資20億元,目前看來,其資產還不足以覆蓋相應的出資額。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此前在一級市場上不太活躍,但這并非云南白藥首次做LP。
公告顯示,2020年,云南白藥曾計劃在廈門楹聯健康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融資中認繳1億元,作為楹聯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共建產業投資平臺。該基金的有限合伙人還有上市公司恒瑞醫藥,認繳了2億元。企查查顯示,該基金投資了科創板上市公司海創藥業以及國醫通、景澤生物等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
此外,云南白藥還曾直接設立私募投資基金。其曾在2021年10月公告,下屬全資三級子公司海南云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并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云帆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不過,該私募基金已在2023年完成清算,子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也已經注銷。
云南白藥“轉舵”一級市場
今年1月,曾經酷愛“炒股”的云南白藥宣布“金盆洗手”。
據云南白藥發布的投資者調研會議記錄顯示,在進一步聚焦主業、謹慎投資的原則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并計劃于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業務。
而此前,云南白藥曾因“炒股”頻頻登上熱搜。2019年,可以說是云南白藥炒股“元年”,之前公司的股權投資多是小打小鬧,這一年云南白藥開放了對證券投資的部分限制,隨即開始“買買買”模式,先后投資騰訊控股、小米集團、恒瑞醫藥等公司的股票。
2020年,云南白藥因“炒股”賺得盆滿缽滿,所獲收益也增厚了公司利潤,當年公司的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達112.29億元,占當期流動資產比重達22.79%;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達到22.4億元。
但2021年,市場行情出現波動,云南白藥也慘遭“滑鐵盧”,這一年,云南白藥幾乎把前幾年股市中賺錢又賠了回去。根據公司年報,2021年云南白藥因權益投資失利導致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高達19.29億元。
2022年,云南白藥的投資持續虧損。2022年年報顯示,云南白藥的公允價值變動凈虧損為6.20億元。
連虧兩年后,云南白藥終于決定收縮炒股陣線。2023年初,公司公告,將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股權基金的比例,由不得高于凈資產的15%下調至8%。且未來將逐步減倉,不繼續增持。
2023年末,云南白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少至1.3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增加至15.34億元,公司表示是購買理財產品所致。公司此前投資的小米集團、恒瑞醫藥等股票均已處置,投資的6只基金也已經清倉。
而炒股也對公司的凈利潤造成較大的波動,財報顯示,云南白藥2020年凈利潤超55億,此后三年分別為28億、30億、41億。
在二級市場“碰壁”后,云南白藥將目光瞄向了一級市場,公司此次設立的產業基金聚焦公司主業,主要投向中醫藥產業鏈及大健康相關企業。
在公告中,云南白藥表示,公司參與發起設立產業基金,將促進公司的醫藥大健康業務發展,且可以更規范高效地使用投資手段,廣泛整合外部資源,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鏈及大健康產業相關企業,補足和強化現有產業板塊。
國資重新掌握“主動權”
云南白藥在投資風格上的幾次轉變與公司的股權“變局”時間線有所重合。
2016年,云南白藥前控股股東白藥控股進行混改,以增資的形式引入了戰略投資者新華都和江蘇魚躍,2019年,云南白藥反向“吸收合并”白藥控股,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兩次資本運作后,云南白藥賬面資金暴漲百億,新華都創始人陳發樹成為云南白藥聯席董事長,且混改后云南白藥無實際控制人,新華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云南國資“平起平坐”。
混改后,在云南白藥時任董事長王明(金麒麟分析師)輝與聯席董事長陳發樹的帶領下,公司轟轟烈烈地搞起了投資。其中最轟動的就是云南白藥在2021年5月出資112.29億元,認購上海醫藥非公開發行的6.66億股股份,成為持股18.02%的第二大股東。
但從經營情況來看,陳發樹的加入并未如愿推動云南白藥起飛,反而由于醉心炒股,引得爭議不斷。
而此前云南國資與陳發樹一派也曾有過不少意見相左的情況,云南國資方的董事曾多次反對公司董事會的決議,包括2020年7月,反對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增資下屬三級全資子公司大理置業;8月,反對認購萬隆控股可換股債券的第四次補充協議等等。其反對理由多在于相關事項投資戰略意圖、收益實現不明等。
特別是在萬隆控股收購中,這筆高達數十億港元的投資,后來給云南白藥造成了經濟信譽雙重損失,引起了國資方的強烈不滿。今年10月,對于“云白國際(原萬隆控股)可轉股債券到期處理的議案”,云南國資方的董事再次投出了反對票。
或許是經營狀況的不盡如人意,云南白藥近幾年在人事變動上較為頻繁,2023年3月,在云南白藥任職20年的董事長王明輝離職;2024年5月,陳發樹也從云南白藥辭職。
而云南白藥的新任董事長張文學,則是曾供職于云南磷化集團、云天化集團的“國企老將”。有國資背景的張文學出任董事長,或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云南國資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此外,今年8月,云南白藥公告,云南國資控股的國有股權管理公司計劃增持公司股份,累計增持金額不低于5億元、不超過10億元。截至11月7日,云南國資已增持1748.59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98%,累計增持金額達9.32億元。
雖然目前云南白藥仍沒有實控人,但云南國資控股的國有股權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已超過新華都。無論是從股權還是董事長的背景來看,云南國資似乎在管理上比陳發樹更主動一些。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