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歐洲,拜登為何要與日本、菲律賓領導人“開會”?
轉自:上觀新聞
當地時間1月8日,白宮宣布,美國總統拜登將在本周訪問羅馬期間與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舉行在線會議。隨著“特朗普2.0”即將到來,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引發關注。
最后的拉攏?
白宮去年12月宣布,拜登將于今年1月9日至12日前往意大利羅馬,會見教皇方濟各、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和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拜登將強調美意關系的力量,感謝意大利去年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所作工作,并討論世界面臨的重要挑戰。
此行間隙,拜登還將與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舉行在線會議,在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白宮即將易主等背景下引發關注。
總體看,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底推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新概念。盡管拜登和特朗普有著諸多不和,但在過去四年里,拜登實際上在貫徹這一理念。除了拉攏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拜登政府還在雙邊、多邊層面采取行動,包括推進美國-日本、美國-菲律賓雙邊合作,推進美國-日本-韓國、美國-日本-菲律賓三邊合作。
尤其是在去年4月,美國、日本、菲律賓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首次三邊會晤,聲稱要在“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方面深化三國合作。當時,這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分別是拜登、岸田文雄以及馬科斯。
美國的插手一度導致地區局勢緊張,比如南海局勢升溫。
眼下,拜登任期即將結束,似乎在作“最后的拉攏”。
1月4日至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到訪韓國、日本、法國、意大利。
1月5日至6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到訪印度。
1月13日至17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計劃訪問新加坡、巴林和德國,被視為哈里斯在特朗普上任之前解決美國外交政策挑戰的最后機會。
今時不同往日
不過,時過境遷,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環境已與過去四年大不相同。
其一,美國和日本政局發生巨變。
眼下,日本首相已換成石破茂,拜登即將“交棒”給特朗普。有報道稱,石破茂正尋求與特朗普會面,可能安排在特朗普1月20日就職之后,以便舉行正式會談。屆時,雙方或就東亞地區局勢、美日同盟關系等議題展開討論。
其二,美日關系出現裂痕。
日前,日本制鐵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正式對拜登政府提起訴訟,指控拜登及其他政府高級官員“非法干涉”日鐵收購美鋼,侵犯企業正當權利。
石破茂表示,拜登阻止日鐵收購美鋼,令日本產業界對投資美國產生憂慮,日本政府要求美國作出解釋。
巨變即將到來?
眼下,特朗普即將卷土重來,美國的“印太戰略”,甚至外交政策將何去何從?
分析認為,一方面,鑒于特朗普主張美國從中東以及歐洲熱點沖突中“抽身”,亞洲可能成為“特朗普2.0”的外交政策重點。
另一方面,特朗普推行“印太戰略”將受到一定限制。
首先,奉行“美國優先”可謂特朗普的本能,其在關稅、“保護費”、移民等問題上堅持“親兄弟明算賬”、口出狂言可能傷到盟友,導致凝聚力缺失。
其次,鑒于特朗普傾向于避免將美國拖入“熱戰”,預計其將避免不必要的挑釁,更傾向于打經貿戰,同時致力于鞏固美國在經濟、新興科技等領域地位。
總體而言,特朗普一邊試圖贏得大國競爭,一邊致力于實現單邊目標,或將攪亂美國戰略大局。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蘇唯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3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