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商品館”被立案調查!有經營者40多天虧了16萬
來源:國際金融報
瘋狂開店的俄羅斯商品館被立案調查。
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息,近期“俄羅斯商品館”相關問題引發熱議,市場監管部門已于2024年12月23日起開展了兩輪集中排查整治。
截至目前1月8日,上海市范圍內共排查發現47家“俄羅斯商品館”類店鋪,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并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對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對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占比過低,也自稱為“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已立案調查。
除此之外,市場監管部門已要求此類店鋪做好索證索票,確保商品來源合法正規;不同產地商品的分區擺放,確保標識顯著消費者可辨別。下一步,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關注此類店鋪的經營情況,加大監管和執法的力度,指導商家規范誠信經營,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立案調查消息曝出后,1月1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來到浦東的一家俄羅斯商品館,發現其正在拆除,現場背景墻上還留有“硬核俄貨”“俄羅斯優選進口食品”等字樣,地面堆滿了食用油、面粉、啤酒等貨品。一位自稱老板的現場人員表示,因租金到期,加上輿論壓力大,故放棄繼續經營。
對于店內貨品,該老板坦言并非全來自俄羅斯,大概占比70%,另外10%—15%是國貨,多為黑龍江和俄羅斯合資生產,其余是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產品,但其強調“都有明確標示”。
據記者了解,這家俄羅斯商品館是幾人合作創業,2024年12月前后開業,營業四十多天,從前期到黑龍江綏芬河考察選品進貨,到后期場地租金、大棚搭建、人員聘請等,花費接近百萬元,目前仍未回本,虧損約16萬元,包括部分積壓存貨。
2024年底,這樣的俄羅斯商品館突然遍地開花,從一線城市到縣城小鎮均能看到。這些門店多以白藍紅俄羅斯國旗顏色為主題色,搭配俄羅斯的標語、音樂及裝修風格,營造出正宗俄羅斯商店的氛圍,一時間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進店消費。
但實際上,這些店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個別門店以國貨為主,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占比并不高,且存在價格虛高的情況,亂象叢生。據媒體報道,部分國產商品的包裝上注有“俄羅斯式”“俄羅斯風味”等字樣,而“俄羅斯”三個字較大,“風味”則小小的綴在旁邊,存在“打擦邊球”的嫌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近年來俄羅斯商品興起,但越開越多的“俄羅斯商品館”還是有一定的水分。有的商品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有的商品則是先出口再進口,在俄羅斯過一道關后又返回,便成了“俄羅斯商品”。總體而言,這類門店要長久經營下去,最終還是要落到品質上。
目前除上海外,成都市市場監管部門也對有關問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排查到市內目前有俄羅斯商品館72家。經查,部分商家進口商品索證索票不齊、食品臨時庫房無三防措施。執法人員已要求立即整改,個別商家現場未能提供備案證明,已立即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其中2家經營者涉嫌經營無中文標簽的食品,執法人員現場對涉嫌違法產品進行了扣押并立案查處。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3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