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領軍者接連反擊黃仁勛! IonQ豪言2030年量子營收破10億美元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所發表的“實現有用的“量子計算機還要等數十年之久的話語令美股的量子計算概念股集體暴跌。但是,近日量子計算領軍者們似乎全面打響“反擊黃仁勛”的這場量子計算戰役。
在D-Wave Quantum(QBTS.US)首席執行官艾倫·巴拉茨直呼黃仁勛對于量子計算的看法大錯特錯后,另一量子計算領域領軍者IonQ(IONQ.US)的首席執行官在周五美股開盤前的一份聲明中表示,2024年該公司的量子計算訂單量“處于高位”,預計到2030年包括量子計算關聯業務在內的總營收將達到10億美元。作為對比,IonQ近幾個季度的總營收規模徘徊在1000萬美元附近。
IonQ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彼得·查普曼(Peter Chapman)于周五發布了上述的最新業績預期消息,并表示他預計這家量子計算公司2024年的實際量子計算商業訂單規模將達到此前業績預測的“高端區間”,并預測到2030年營收規模可能接近10億美元。
市場對于IonQ最新業績展望也給出了積極回應,在美股盤前交易中,該公司股價一度大幅上漲超14%,但隨后股價因超預期的非農刺激下而跟隨標普500指數期貨大幅回落。而其他量子計算概念股,比如美股市場當前熱度較高的Rigetti Computing(RGTI.US)、Quantum Computing(QUBT.US)以及D-Wave Quantum(QBTS.US)股價也均有所上漲,但此后也跟隨標普500指數期貨回落。
“我們預計2024年的業績將達到我們預訂和總營收指導的高端區間,并對2025年業績前景感到非常興奮。”查普曼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相信,到2030年,IonQ將實現大幅盈利,整體營收將接近10億美元。”
另外,其量子計算同行D-Wave在周五表示,2024年的整體訂單規模將比2023年大幅增長約120%。D-Wave Quantum)首席執行官艾倫·巴拉茨昨日表示,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對量子計算領域的看法“大錯特錯”。此前,黃仁勛告訴分析師們,將“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推向市場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時間。
巴拉茨表示:“他(黃仁勛)是錯誤的,因為D-Wave現在是商業化的。”巴拉茨表示,包括萬事達卡和日本NTT Docomo等公司目前正在生產中使D-Wave的量子計算機以使其業務運營受益。巴拉茨說:“不是30年以后,不是20年以后,也不是15年以后。而是現在,今天。”
在美東時間周二,AI芯片霸主英偉達掌舵者的黃仁勛在分析師日的問答環節中直言,“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還需數十年才能到來。他在問答環節表示:“如果說十五年后會出現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那可能還為時過早。如果說三十年,或許又有些過于悲觀;如果說二十年這一時間范圍,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會相信。”黃仁勛的上述最新發言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了劇烈反應,引發全球范圍內與量子計算概念相關的公司股價暴跌。
除了公布最新的業績展望,IonQ CEO查普曼還介紹了量子計算本身的最新發展情況。“面臨最嚴重潛在顛覆的領域之一是現在顯得很強大的經典人工智能,我們認為,在強大的人工智能領域,基于原生量子計算加速的人工智能系統將遠遠超越經典人工智能體系。”查普曼解釋道。“謹慎的領導者們會投資那些有望在短期內獲得回報的項目。”
查普曼補充表示,截至2023年底,對量子計算相關技術的投資規模已達到500億美元,他引用了咨詢公司麥肯錫提供的統計數據。
他還指出,英偉達、亞馬遜、谷歌、IBM以及微軟等科技巨無霸們已經在量子計算領域進行投資和招聘。
量子計算商業化規模仍然非常小,聚焦于“啟發式量子計算應用”
雖然D-Wave以及其量子計算同行IonQ 管理層對于未來基于量子計算的商業訂單展望非常樂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谷歌在內,目前還沒有任何公司實現任何意義上可精準控制量子態且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實用“量子計算”,并且距離這一量子加速的“最終形態”的差距非常遠。
這也是為什么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在一份帖子強調Willow量子芯片為“邁向打造實用量子計算機的重要步伐”,這也意味著谷歌在距離實現精準可控且商業化的“量子計算”也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
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進程需要解決量子錯誤修正、量子比特的穩定性等一系列技術挑戰,以及需要糾纏深度與規模可控,且精準實現對于商業化而言最核心的特殊量子態——量子糾纏。目前科研界普遍預測實現可控級別的量子糾纏需要10年左右,這也意味著最前沿科研領域的量子計算商業化在10年左右難以擴展至整個企業端與個人消費者,實現“精準可控且大規模商業化”的量子計算機器或者其他形式的量子加速應用,也許真的像黃仁勛所說的那樣需要15-30年。
D-Wave與IonQ對于黃仁勛的反擊點在于他們已經實現了具有“實際用途的量子計算應用”,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但商業化范圍極度狹窄。目前D-Wave等量子計算公司提供的量子計算平臺主要集中在入門級的啟發式量子計算應用上,商業化應用范圍仍然非常狹窄。它們大多數只能夠解決特定行業與前沿研發密切相關聯的加速問題,并且扮演的是輔助角色,比如醫藥生物研發工程以及物理實驗室的大型研發項目。目前人類技術無法以通用的計算體系實現對于量子態的精準與穩定控制,尤其是在實現精準且可控的“量子糾纏”方面存在很大的技術瓶頸。
不過即使是入門級的“啟發式量子計算應用”——比如離子阱、量子退火以及量子模擬等等,對于一些研發項目來說,已經具備非常重大的加速計算層面的意義。但是量子態仍然無法精準控制,在實際操作中,量子比特的狀態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導致量子退相干和量子錯誤,并且需要量子計算公司反復試錯且僅限于特定的加速計算,成本方面也難以精準把控。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3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