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連建偉:河南要有屬于自己的全國知名糧油品牌 | 兩會好聲音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在河南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河南淇花食用油公司董事長連建偉的一番話引起了關注:“作為農業大省,河南要有屬于自己的全國知名糧油品牌。”這句看似簡單的言辭,背后卻蘊藏著深刻的思考。
連建偉并沒有急于闡述宏大的愿景,而是從自己企業——河南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的成長歷程出發,探討如何推動河南的農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升產業競爭力。
作為一位從農村走出的創業者,連建偉帶領淇花公司走過了20多年的風雨,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如今全國花生油行業的知名品牌之一。正是基于對行業深刻的了解和親身實踐,他提出了一個更為切實的問題:河南的農產品,尤其是糧油行業,雖有豐富的資源基礎,但依舊缺乏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品牌。
從“放心油”到“品牌油”
“讓家家戶戶用上放心油。”這是淇花公司創立之初的簡單目標。二十多年前,河南的花生油行業還處于初級加工階段,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遠遠落后于行業領先者。而連建偉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只有通過科技創新、質量提升和產業鏈延伸,才能脫穎而出。
淇花公司從一間小作坊起步,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全產業鏈建設。從花生品種的培育、種植基地的打造到智能化加工的引進,再到品牌化的市場布局,淇花一步步走向了行業的前沿。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淇花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創新驅動,逐漸建立起了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影響力。
然而,連建偉清晰地認識到,盡管淇花已經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河南的糧油行業仍缺乏一個具備全國競爭力的品牌。河南農業大省的優勢,如何轉化為強有力的品牌力量,是連建偉不斷思考的問題。他認為,品牌的核心不僅在于廣告和包裝,更在于對產品品質的嚴格把控與消費者的長期信任積累。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全產業鏈的優化與技術創新。
連建偉表示,只有通過創新驅動和精細化管理,才能提升糧油產業的競爭力,并在全國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他堅信河南要真正做大做強糧油品牌,必須從源頭到終端全面提升產業鏈的質量和科技含量。
加大政策支持,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建偉認為,河南農業品牌要走向全國,首先需要政府給予更大支持。“河南的農產品加工業目前面臨著產業鏈不完善、融資困難等多重挑戰,特別是在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建議,省政府可以出臺更多針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融資方面,提供更加靈活的信貸支持,例如通過無還本續貸、延期還款等方式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這不僅能夠緩解企業的資金困境,還能讓企業在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上投入更多精力。
連建偉還提到,河南的農產品產業鏈亟須進一步打通,尤其是在訂單農業、深加工和品牌建設方面。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大深度開發力度,并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或稅收減免等政策,推動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政府應加強科技創新的支持,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的科技含量提升,特別是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聯合研發平臺,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這不僅能夠提升油脂加工規模化水平,還能拓展副產品的開發深度,提高整體產業的附加值。
完善市場流通
推動“豫農優品”走向全國
“河南要有屬于自己的全國知名糧油品牌”,這是連建偉的看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完善市場流通體系,拓寬銷售渠道至關重要。
連建偉建議,河南可以通過推動區域性農產品交易平臺的建設,加強對“豫農優品”的宣傳,幫助河南的農產品在省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當前許多地方的農產品未能真正走進消費者的生活,市場認知度和市場份額有限,因此,河南亟需加大對本地優質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塑造更強的品牌形象。”
同時,連建偉還建議,政府可以引導更多的國有機關、大型商超等增加對“豫農優品”的采購力度,帶動河南農產品的消費熱潮。
特別是在當前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的熱潮下,這些新型銷售模式可以為河南農產品打開更多市場,推動其走向全國,甚至進入國際市場。
責編:史健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3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