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周報:銀行遭遇“上市難”,“十撤四”后僅一家開啟問詢
2024年1月13日-2025年1月19日期間,滬深交易所合計有3家企業終止審核,分別為深市主板申報企業廣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州銀行”)、創業板申報企業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六合寧遠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薦機構分別為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建投。
另外,北交所有2家企業終止注冊,分別為杭州圖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圖南電子”)、蘇州飛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飛宇科技”),保薦機構分別為東吳證券、財通證券。
2家終止審核,分別為福建佰源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保薦機構分別為長城國瑞證券、民生證券。
還剩6家銀行在排隊
其中,廣州銀行成為全面注冊制以來,繼藥都銀行、海安銀行、馬鞍山行之后,第四家終止審核的擬IPO銀行。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終止審核,這4家銀行依舊處于受理狀態,均未進入問詢環節。
2023年初,全面注冊制啟動,10家擬上市銀行平移至交易所,分別為申報深市主板的廣州銀行、東莞銀行、馬鞍山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申報滬市主板的海安銀行、藥都銀行、湖州銀行、湖北銀行、昆山銀行。
作為外源性補充工具,IPO是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帶來巨大的資本增量,而且,上市后還可以通過增發、優先股等方式繼續對資本金進行補充。
近年來,銀行A股上市節奏明顯變緩,2022年僅蘭州銀行成功登陸資本市場,2023年、2024年銀行IPO顆粒無收。
未趕上上市時間窗口,上述十家銀行步入了漫長的等待期。排隊最久的藥都銀行自2018年3月就已發布了招股書,在等待了近6年無果后,于2024年1月10日撤回了IPO申請,藥都銀行是10家擬上市銀行中規模最小的一家。
此后,6月26日和7月2日,海安銀行、馬鞍山行先后終止審核,這兩家銀行的規模在10家中也處于偏后的位置。而2025年1月17日終止審核的廣州銀行是這10家中規模最大的銀行。
除了上市前景黯淡外,業績下滑也是4家銀行選擇撤回的主要原因之一。結構化金融專家宋光輝此前對第一財經表示,從中小銀行自身的發展來看,在當前經濟下行,競爭壓力較大的環境里,其發展瓶頸不是資本金不足,而是風險管理的問題。銀行業本身就是周期性較強的行業,與實體經濟的景氣度高度相關,當前存在很大的業績壓力。
招股書顯示:廣州銀行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的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分別為40.78億元、32.73億元和30.17億元,持續下滑。
而剩余6家尚在排隊的銀行也進展緩慢,其中,東莞銀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湖北銀行、昆山銀行目前依舊處于受理狀態,僅湖州銀行進入了問詢環節。
北交所2家企業終止注冊
另外,當周,北交所有2家企業終止注冊,分別為圖南電子、飛宇科技。對于北交所來說,已過會企業撤回IPO的案例并不多,其中,終止注冊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去年僅用友金融終止注冊,而今年一開年就增加了2家。
其中,圖南電子于2023年6月受理、7月問詢、11月底過會,2024年1月15日提交注冊,等待1年后未拿到注冊批文,2025年1月16日該公司和保薦機構撤回了IPO。飛宇科技于2022年12月底受理,2023年1月問詢、7月過會后提交注冊,2025年1月13日終止注冊。
在這兩家的問詢中,交易所均加強了對擬上市公司下游客戶、上游供應商、合同以及資金流水等方面的核查力度。比如,北交所要求圖南電子說明是否虛構采購合同和訂單獲取合規性、集成商銷售收入真實性、大額發出商品的合理性;要求飛宇科技說明客戶大幅變動與終端需求是否匹配等。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3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