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中國經濟具有兩大結構優勢——央國企的經濟底盤與民企的車輪動力
專題:財經中國2024年會暨第22屆財經風云榜
12月7日,“財經中國2024年會暨第二十二屆財經風云榜”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尋找增長與治理并重的改革路徑”。漢德資本主席兼創始合伙人、前德銀投行亞太區主席蔡洪平出席并演講。
蔡洪平表示,中國經濟有兩個非常大的結構優勢,是央國企、地方政府的經濟底盤和民企的輪子動力。
蔡洪平認為, 最近一年多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來繼續保護民營企業,但問題依然嚴峻。科技企業、半導體企業在拼命干,但大企業擔心政策掉頭;中小企業現在“內卷”,太陽能、電動車等領域沖頂。
此外,就是信心問題,他指出,如果投資信心不足,會導致就業預期出現問題,而就業預期出問題,收入預期就會出問題,同時消費預期就出問題。“例如國企民企貸款是否區別,有的鄉鎮銀行貸款給民營企業的點數要比國企高2%;創業投資不追責,而很多央企需要和民企合作,因為怕查,追責,沒人拍板,忌諱和民營企業打交道。”
他談到,不同的企業心態不一樣,增加生產力發展要靠風險投資,靠創業企業,但2024年的風投、VC投資只有五年前的11%,中國市場上的VC投資基本已經沒有了,現在能投資的全是國企、央企,形成不了私募市場投資。
“私募投資是孵化器,如果沒有這塊土壤,沒有民營企業各個方面的資源支持,支持實創企業發展,對新興生產力培育的土壤如果沒有了,這樣的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
蔡洪平強調,中國經濟有兩個非常大的結構優勢,是國企和央企,包括地方政府的經濟底盤和民企的輪子和動力,這構成了戰車。這輛戰車的地盤是基礎設施建設、高壓電網、生產資料、港口,這是中國獨有的優勢。同時國內電動車前十大品牌全是民企,民企就是做創業、投資。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