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科技創新將決定中國鋼鐵的未來
2024年12月5日-7日,2025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在上海盛大召開。
12月7日主題大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發表了題為《堅持科技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
國內鋼鐵表觀消費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連續三年下降,2024年1-9月國內鋼鐵表觀消費又下降6.2%,其中8月下降了13.5%,9月下降10.3%。近3年,國內表觀消費累計下降1億噸以上,今年大概率會在9億噸以下,下降趨勢已經形成。
面對下行壓力,姜維認為應對之策在于,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可拉動不銹鋼、電工鋼等品種的消費,預計將帶動中高端鋼材消費量年增長800萬噸以上。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智能制造兩大發展主題。著重解決行業三大痛點,控產能擴張、促產業集中、保資源安全,尤其是自律控產能。國際化始終是中國鋼鐵從小到大變強的關鍵,要持續推進中國鋼鐵產業國際化進程。“三定三不要”將成為行業應對當前下行階段的底線思維,即“以效定產”、“以銷定產”、“以現定銷”。
姜維強調,科技進步是中國鋼鐵效率提高,由小變大到強的核心要素。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方式有效支撐中國鋼鐵由小到大變強。隨著工藝流程進步,高性能鋼材的生產和應用比例顯著提高,帶動并支撐了下游用鋼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部分產品已穩步進入國際第一梯隊。我國也擁有了一批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冶金設計院、工程咨詢公司和工程公司。
此外,標準質量的進步明顯。鋼鐵行業國際標準化貢獻率位居全國各行業前列,發布標準約占中國牽頭總量的9%左右,“十四五”以來,年平均發布數量達到兩位數。國際標準人才隊伍不斷走向國際舞臺。獲得ISO卓越貢獻獎人數占全國總量的34%,年輕化是顯著特征。
但目前鋼鐵行業仍存在一些問題,鋼鐵與上、下游創新鏈割裂。鋼鐵與下游用戶缺乏有效合作機制,聯合研發、共同創新的體系不健全。下游行業不掌握核心技術,應用反饋斷鏈。鋼鐵行業工業軟件產品對外依賴度高。鋼鐵行業對上游供應商的技術創新支持不夠。國際看,研發強度與創新型強國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比例更低。
姜維指出,科技創新將決定中國鋼鐵的未來。從智能裝備、自動化裝置PLC系統到工控軟件,再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鏈條工控系統的自主可控已經刻不容緩。關鍵金屬材料問題亟需解決。中國鋼鐵首次面對真正意義上的減量發展,挑戰巨大,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將是正確之道。
轉載原創文章請注明,轉載自山東天桓計量檢測有限公司,原文地址:http://m.qzcuacf.cn/post/7577.html